現在回想,
還是很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
我永遠記得回信之後,對方很開心收到我的回覆,馬上要跟我約時間通電話,希望透過電話一次回答我內心的疑惑。還記得當時要小心翼翼,深怕周遭的人發現我在幹嘛。我特別安排了當週看起來不需要加班的日子,跑去距離公司三四站的捷運廣場打這通電話。沒有任何人知道,我不希望有任何先入為主的聲音影響我,我希望自己像是一張白紙的聆聽吸收跟消化這一切。
the first call.
一路上我心跳很快,一方面是怕在路上遇到同事,一方面是等等要跟一個陌生人用英文說話。我在捷運上在嘴巴裡無聲的用英文練習著等等要如何介紹自己,看著自己準備在手機裡所有要問她的問題。那通電話進行的很順利,對方很 nice,但是一切對我來說,實在是太抽象。
no office. no employee. nothing!
這是一間還在籌備階段的新創公司。也就是說除了註冊了公司行號以外,一切都還在"準備"中。沒錯!他們聯絡我的時候,連辦公室都還沒找好!XD 這是一個設計主管的職位,他們想要找一個有完整工業設計背景的設計師,有國際觀及外語能力的人來幫忙把設計團隊從零建立起來。你沒聽錯,這間公司當時除了創辦人以外,沒有任何員工。
聽起來是不是很可怕?要從一個安穩多保障的大企業,跳到一個從零開始的公司,光是用想的就讓人緊張。我完全沒想過,在我的職業生涯會遇到這種工作。對方說他們下個月會來台北處理銀行開戶跟找辦公室的事務,希望可以安排面對面的面試。掛上電話後,我有一種我剛剛聽了什麼的感覺。這一切雖然聽起來很冒險,但我心中有一部分還是感到非常的好奇。現在回想,應該很多人在這個階段就會退縮了吧?
what can go wrong?
our first meeting was at a hotel!
我答應了跟她們見面,我想要知道更多之後再下定論。同時間我也在跟別的公司面試,覺得多聊聊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損失。我記得相約見面的那天是過年連假的第一天,天氣很冷。出門前我的家人還對我說 ”應該只是去聊聊而已吧?“ 似乎不把這個奇妙的機會當一回事。對方約我在飯店 1 樓的餐廳見面,說她們需趕當天下午的飛機。飯店!聽起來是不是很詭異!這是什麼樣的面試在 hotel?我沒有想太多,也許這就是新創的風格吧。
it all sounded so surreal.
我到的時候兩個創辦人在吃早餐,心裡想著還好飯店燈火通明,應該不會有什麼危險的事情發生 XD 我如往常地拿出電腦開始一一介紹我的背景跟我的作品集,接著我們進入了好長時間的互相發問。我提出了一連串我從上次通話到現在想到的問題:我們要做什麼?怎麼賺錢?為什麼是找我?預計要試幾年,如果最後不符理想,就要收掉嗎?有幾成把握?現在有多少人在面試?等等…。老實說對方沒有困難的,不疾不徐的一一解答我的疑問,即便聽起來都很合理,我還是對於這個連鬼影都沒有的公司感到疑惑。一切聽起來好空,好難相信,好像詐騙集團啊!
a free trip with stranger?
對方問了我對於這一切的看法,我老實的說出我疑惑的感覺。畢竟一切都只是嘴巴說,我什麼東西都還沒看到,真的很難相信啊!兩個創辦人互看之後說,這的確是目前面試以來大家普遍的感受。討論之後她們決定安排一趟參觀之旅,讓幾位她們認為有機會的設計師實際去看看海外的分公司以及合作夥伴,證明這一切都是玩真的!她們承諾只要我願意去看看,真的有這些公司跟人的存在,我就會放心很多。她們願意負擔這趟行程的所有支出,如果看完之後我還是不願意加入,也沒有關係。
our next meet was at the airport.
這趟旅程需要請兩天的假。令人緊張的是,要獨自跟只通過幾封 e-mail,見過一次面的人出國。也許是我真的對於當時的生活很不滿意,又或許是即將要滿 30 歲給我的勇氣,我決定接受這個機會親眼去看看。我希望透過這趟旅程更了解她們口中所塑造的一切,更重要的,透過四天三夜的相處更認識她們。我想相對的,她們也要透過這段時間,觀察誰才是她們要找的人。就這樣,我們的第二次見面已經是在桃園機場的登機門,現在回想還是覺得一切很瘋狂。
it doesn’t hurt to find out.
最後,我不確定其他的面試者是膽怯了,還是不願意為這個奇妙的機會用掉自己兩天的特休,只有我有這個勇氣跟強烈的意願跟她們出國看一看。這四天三夜就像一場夢般的不真實,我很安全的沒有被綁架!XD 我跟著她們飛了兩個城市,見了好多人,還旁聽了一場跟丹麥客戶的視訊會議。完全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工作方式,一切讓我感到很新鮮也很興奮,覺得原來工作可以能有不一樣的面貌。在旅程的最後一天,她們 offer 了我這份工作,希望我回台灣好好思考後給她們答覆。
Leap! Jump out of my comfort zone.
回國之後我幾乎無心上班,我內心對於工作死去的熱忱被重新燃起,我對於新鮮的一切充滿了期待。每天上班都在偷偷閱讀文章,關於加入新創公司該注意的事項,該確保的權益。來來回回好多封 email 把一切談定,評估好風險管理之後,我決定試試看!我很清楚,如果這次我因為沒有勇氣而放棄了,這輩子可能不會有第二個這樣的機會。如果拒絕了,我會持續走在本來規劃的安穩道路上,一直猜想著如果當初我接受了這分工作,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子。30 歲,應該是我最後一次能大膽試試看的年紀。我決定鑽進這個馬力歐的秘密通道,選擇這條不在我職涯規劃的路,跳出我的舒適圈。
現在回想,
還是很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
我也謝謝自己的勇氣,
踏出了沒有人敢踏的這一步,
完完全全了改變了我人生的道路。
前情提要可以讀:
About 30 | Before 30
About 30 | Reset
About 30 | Reflect
About 30 | Hello, Startup life! 新創人生
FOLLOW ALICE!
Instagram. | followalicec
Facebook. | facebook.com/followalicec
Youtube. | youtube.com/followalicec
對「About 30 | Leap! 跳出舒適圈」的一則回應